因为司马迁的《史记》,因为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更因为根据《封神演义》改编的多种版本的影视剧《妲己》《封神榜》《凤鸣岐山》等,提起妲己的名字,恐怕是家喻户晓的。大家都知道她貌若天仙,妩媚动人,是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王)特别宠爱的妃子,有的人还把她视为断送纣王江山的红颜祸水。
妲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纣王特别宠爱妲己,对她言听计从,大建离宫别馆,多方搜集珍宝奇玩,充盈宫室;又让乐师涓创作新的曲调和淫乱的音乐,引进北里之舞,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嬉戏,寻欢作乐,通宵达旦。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妲己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被千年九尾狐所害,之后被狐狸精附身。这时,纣王到女娲宫降香题诗,亵渎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一怒之下,特派遣被狐狸精附身的妲己色迷纣王,破坏纣王的江山。据《封神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封神榜》,妲己更是十分形象地成了迷惑纣王、残害忠良、葬送商朝的狐狸精。
妲己难道真的是这样的红颜祸水吗?
在司马迁的笔下,妲己并没有要求纣王为自己做什么,那些都是纣王为取悦妲己,为满足自己的贪欲、奢侈、享乐和淫欲而主动去做的。可以说,妲己完全是被动的,是身不由己的。据《国语·卷七·晋语一》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古今姓氏书辨证·六止》也曾记载:“有苏氏女于纣,为之妲己。”《左传》也记载了纣王讨伐有苏部落时,有苏部落抵挡不住,为保存部落势力而献出了牛羊、马匹及部落首领的女儿妲己。这就充分说明,妲己是作为纣王的战利品而来到他身边的。
如此的遭遇,妲己只有顺从,别无选择。否则,只能像不配合纣王淫乱的九侯女那样被杀,甚至连累自己的老父亲乃至整个部落。九侯女的老父亲九侯不就是受女儿牵连而被剁成肉酱了吗?因此还连累了鄂侯和西伯姬昌。鄂侯不满纣王的恶行,与纣王争论,不仅被杀,还被做成了脯干。西伯姬昌听到九侯父女和鄂侯的不幸后,不敢言语,只发出一声叹息,却被崇侯虎密告给纣王,因而被囚禁羑里。妲己怎能再重蹈九侯女的覆辙呢?至于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及其改编的影视剧,纯粹是妖化虚构的文艺作品。相传,有苏部落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的,可能因此才有了《封神演义》中九尾狐的想象,但与史实谬之千里。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出土了许多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特别是大量的甲骨文资料,使人们对商朝的历史状况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司马迁等古代史学家难以看到的珍贵资料,也一步步接近了妲己和纣王的历史真相。
人们早已习惯“纣王”这个称呼,其实这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后人对他残暴行为的称呼——“纣”,就是“残义损善”的意思。他真正的名字叫辛,正式的帝号名称为“帝辛”。辛排行老二,因老大微子非王后所生,所以嫡生的帝辛继承了王位。此时,他已三十余岁,商朝开国已有六百年的历史,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淇水汤汤,风光旖旎,国力雄厚,物阜民丰,正是兴盛之时。正值壮年的帝辛,孔武有力,勇猛好战,组织强大的商军开疆拓土,所向披靡,同时,也将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江淮地区。获得妲己时,帝辛已年过六旬,但雄心依在,仍拜倒在妲己的石榴裙下,日日朝歌暮舞,作长夜之饮。多年的征战,穷兵黩武,损耗了国力,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比干剖心、箕子佯狂、微子出逃、炮烙之刑……帝辛的种种暴行不仅导致他众叛亲离,也使周武王加快了磨刀霍霍的节奏。生性刚愎、孤傲自大的帝辛,却自认为江山如铁桶一般。他万万没有想到,周武王继承父亲和爷爷的遗志,亲率八百诸侯的部队向朝歌杀来。而这时,商朝的主力部队远在东南,远水解不了近渴,帝辛只好将奴隶组织起来,临时拼凑起一支军队。这些奴隶早已不满帝辛的残酷统治,纷纷临阵倒戈。商军一败涂地,帝辛鹿台自焚而死,妲己被杀。一个长达近六百年历史的商朝,就这样毁于一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帝辛多年的残忍暴虐、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迫害忠臣,才使得他众叛亲离,导致了商朝的灭亡。这怎能说妲己是红颜祸水,葬送了商朝呢?帝辛讨伐有苏部落是公元前1047年,而牧野之战是公元前1046年,这么说,妲己与纣王在一起最多只有一年的时间,仅仅一年,她就能使商朝灭亡吗?
据专家考证,在现有的甲骨文献中,纣王的恶行镌刻在历史的深处,却没有发现任何记载妲己恶行的篇章。《温县人文丛书》中记载,有苏氏部落位于今河南省温县,是苏姓的起源地。妲己是苏王村人,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聪明贤惠,心地善良,温县一带至今还流传着妲己是个好姑娘的传说故事。
淇河大桥西侧的堤岸上,有一座高大的墓冢,荆棘丛生,荒草萋萋。这就是明嘉靖《淇县志》记载的纣王墓。墓后有两个小冢,一为姜皇后(娘娘)墓,一为妲己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