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人: 袁映华
[教材名称]
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语文科第三册《第24课风娃娃》
[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新课程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材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安排了一些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风娃娃》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里的风娃娃既乖的可爱,又“傻”得可爱。他想为大家做好事,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思考后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他人有用。课文生动有趣,层次分明,第二三自然段是讲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第五到第七自然段讲风娃娃想为人们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教学中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含的道理。还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学情分析]
进入二年级后,孩子们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上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喜欢听故事,阅读浅显的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教学中抓住孩子们的特点,进行朗读、质疑、评价、想象训练,通过课文这篇课文让学生懂得要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模仿课文语言发挥想像续编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得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模仿课文语言发挥想像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对“风”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帮助过别人吗?在得到你的帮助后,别人会对你说些什么?对,当我们帮助了别人后,总会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今天,有一个小娃娃热心帮助人们做了许多事,得到了人们的感谢,同时也有一些责怪,让他感到很委屈。(课件:卡通风娃娃伤心地说:“我一番好心帮人们做事,可他们为什么还责怪我呢?”)你们想帮他找到答案吗?那我们就得先走进他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年纪小,热心的他们总爱帮助别人。所以,当他们踊跃地说出自己自己帮助别人做的事后,巧妙地通过“帮风娃娃解决疑问”这个环节引入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同时,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二、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一)通读课文,理清线索
自由读课文,交流:风娃娃做的这些事中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
(二)品读“好事”部分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风车转得很慢的时候的景象。风车是怎样转的?水是怎么流的?(理解“断断续续”)
(2)想象:这时,火热的太阳正炙烤着大地,假如你就是田里的那株小秧苗,你最需要什么?
(3)风娃娃是怎样吹动大风车的?课件出示句子。
(4)学生表演:吹动风车
师:使劲吹吹吧,让风车转得更快,让水流得更快些吧。
(5)想象:听到水声,我们仿佛成了小秧苗,可爱的小秧苗,你对风娃娃说句话吧。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风娃娃听到你们的感谢高兴地来到了河边,它看见了什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中的重点句。
(2)重点句中体会纤夫的辛苦。(出示:纤夫的图片)
A、你从哪看出纤夫很辛苦?纤夫为什么要喊号子?(用“一边……一边”说话。)
B、辛苦的纤夫会想些什么呢?
(3)出示句子:风娃娃帮纤夫做了什么?(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给"急忙"换个词么?)
(4)风娃娃帮了纤夫的忙,纤夫们的表现是什么?如果你是纤夫,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5)指导朗读
3.扩展训练
(1)拓展:风娃娃还做了哪些好事?
(2)模仿课文说话。
A.示范:风娃娃来到果园里,看见果农们满头大汗,它马上跑过去,对着果农们轻轻一吹,汗水一下子就被风娃娃吹跑了,果农们开心极了,果农们说:“谢谢你,风娃娃。”
B.学生模仿课文语言发挥想像进行说话训练。
(风娃娃来到 ,看见 ,它 。)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风娃娃做了这么多的好事,它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用“_______”画出来。
(2)过渡:它是这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品读“坏事”部分
1.学习5-7自然段
边读边想,风娃娃又来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2.交流汇报
出示填空
(1)风娃娃来到了( )上,看到( ),风筝在空中被吹得( ),孩子们( )极了。
(2)理解省略号的含义。
(3)想象说话:如果继续这样吹下去,风娃娃还会做出哪些坏事呢?
(4)出示句子:风娃娃听了,很伤心,心想: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指导朗读:谁能把风娃娃的伤心读出来?)
3.启发:风娃娃是诚心想做坏事么?好心做了坏事,他妈妈告诉他要怎么做才不会让人们责怪?
4.小结:是啊,看来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不仅要考虑结果,还要看是不是对人们有用处。板书:做对人们有用的事。
5、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风娃娃一样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的情况?谁来说一说?现在,你明白应该怎么做了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感受和思考,启发学生做事是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全面地考虑问题,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认真动脑,少做傻事,快快长大。)
三、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一)查查资料,了解风在生活中的好处和坏处。
(二)把你最真诚的话说给风娃娃听,让更多的人喜欢风娃娃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再次对学生进行明理教育。)
[板书设计]
16 风娃娃
好事 坏事
吹动风车 吹跑风筝
吹动帆船 吹跑衣服
吹断小树
(做事光有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这堂课重点段的学习中,我先向学生们提了一些问题:(1)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什么?(2)他怎么做?(3)结果怎么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这个段落,这样做效果不错,许多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能答的上来。接下来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我注重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我让他们说说从句子“他深深地吸了一口起,使劲向风车吹去。”中体会到了什么?又是从哪一个词语体会到的?你们平常用力吹是怎么吹的呀?孩子们都能很形象的表演出来,然后我再结合观察插图让学生说说是从图上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娃娃吹的很用力?孩子们观察的可仔细,分别从周围的景物和风娃娃的神态两个方面去说。最后,我让学生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的朗读指导没有出彩,导致学生越读越没有兴趣,而且在学法指导上也没有运用到好的方法,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今后在课堂还是扎扎实实的训练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学习方法。